失眠示意圖:一位男性深夜在床上輾轉反側無法入睡,旁邊放置鬧鐘,圖片右側配有中文文字「失眠」及「為什麼會失眠?失眠的特徵是什麼?」,強調睡眠障礙問題

失眠的定義與特徵

失眠包括難以入睡, 難以維持睡眠, 無法熟睡, 很早就醒來無法再入睡, 日夜顛倒等情況,這些狀況每週至少發生2~3次,因此造成疲倦, 不安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打一個月以上。

失眠的常見原因

現代不少人有失眠的普遍性和影響,而為什麼會失眠呢?整理起來,現代人日常生活中導致失眠的原因可能有以下:

(1) 生活習慣:作息不規律, 在床上追劇, 看手機, 看電視, 飲用含咖啡因多的飲料或睡前飲酒, 沈迷玩手遊遊戲等。

(2) 環境因素:旅遊或出差時差導致, 睡覺環境改變, 臥室改變, 聲音改變, 光線床鋪改變。

(3) 身體因素:生病導致,最常見的是疼痛,如頭痛, 胃痛, 心絞痛, 關節痛等,這些疼痛性的疾病常讓病人痛得睡不著,或半夜痛醒, 心臟衰竭, 呼吸道疾病, 肥胖的病人(常因呼吸困難而醒來)。另外還有,甲狀腺功能異常, 腎功能異常, 巴金氏症等疾病也常伴隨失眠。另外某些特殊的睡眠疾病,如睡眠呼吸暫停症也是以失眠為主要表徵。

(4) 精神疾病導致失眠:據研究調查,85%的失眠與精神疾病有關,焦慮、憂鬱、恐慌, 適應障礙常是失眠的主因,而內因性的嚴重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 妄想, 藥癮, 酒癮, 失智症等也常造成失眠。

(5) 藥物引起失眠:藥物或食物也可能會造成失眠,常見的有酒精, 含咖啡因的飲料, 呼吸道擴張劑, 類固醇, 某些降血壓藥。 

(6) 原發性失眠:除了上述因素外,有些人的失眠找不出任何原因,被歸類稱之「原發性失眠症狀」。

背景為一位在床上失眠的人,上方標題為「常見的失眠原因」,下方列出六個主要原因,包含生活習慣、環境因素、身體因素、精神疾病導致失眠、藥物引起失眠和原發性失眠,以方格設計呈現各項原因

失眠的類型與分類

依衛福部或醫院資料顯示,失眠因持續時間, 出現時段, 產生成因的不同,還可分以下不同種類:

(1) 短暫性失眠:短於1週,通常可能是因為短期的壓力、刺激,或是碰到輪班工作、時差所造成的睡眠障礙。

(2) 短期性失眠:影響時間為1週到1個月,原因可能也是因為壓力事件造成,但影響較為重大,像是喪偶(喪失親近家人或朋友)、嚴重的工作或人際問題造成。

(3) 長期性失眠:時間會超過1個月,臨床有些患者受影響甚至長達數年,通常綜合多項原因,失眠的原因較複雜。

(4) 入睡困難型:躺在床上難以入睡者,多屬於此類型。

(5) 睡眠維持困難型:睡眠難以維持,可能半夜頻繁醒來或醒來後難以再度入睡。

(6) 原發性失眠:睡眠跟其他健康問題無關,找不出明確原因。

(7) 次發性失眠:睡眠是因身體疾病、精神疾病或藥物劑量所導致。

失眠類型分類資訊圖:深藍色星空背景配有新月和星星,標題為「失眠的類型與分類」,下方列出七種失眠類型:短暫性失眠、短期性失眠、長期性失眠、入睡困難型、睡眠維持困難型、原發性失眠和次發性失眠,每個類型都附有簡要說明文字,採用白色圓角方框設計排列

改善失眠的建議

怎樣的飲食及一些方法可幫助入眠?市面上幫助失眠的方法, 藥物, 飲食百百種,例如西方人常建議睡眠前可喝洋甘菊茶,薰衣草茶,東方人則常建議睡前按壓穴道或有時差影響的人服用褪黑激素,現代人有一些人則提倡睡前吃些鎂加鈣有助於睡眠。

整理一些可幫助睡眠的飲食讓大家參考如下:

(1) 核桃:核桃含有豐富褪黑激素,對睡眠好、也對男性更年期好。

(2) 優格, 雞蛋, 豬肉, 豆腐, 高脂魚肉如鯖魚、鮭魚:這些飲食富含「色胺酸」,而「色胺酸」是人體必需氨基酸,也是合成快樂荷爾蒙血清素的主要材料,可幫助身體褪黑激素的合成。

(3) 綠色蔬菜, 堅果, 柑橘類, 全穀雜糧,這些食物含豐富的礦物質鎂離子, 微量礦物質鋅, 硒等,對於安定神經與肌肉放鬆有幫助。

(4) 全穀類, 水果類等優質碳水化合物, 番茄汁:它們富含纖維質, 屬於低升糖指數食物,可避免血糖亂飆,提升色胺酸的吸收率,幫助提升睡眠品質。番茄汁的茄紅素與維生素C也有助於提高助眠。

(5) 全穀類, 牛奶, 蛋黃, 紅肉, 內臟, 深綠色蔬菜, B維他命:這些食物較能補充維生素B群,可幫助消除疲勞, 安定神經, 促進體內激素合成,讓情緒更穩定。

(6) 銀耳, 熱牛奶, 深綠色蔬菜, 黑芝麻, 小魚乾:銀耳在本草綱目有安神的效果,很多食物富含礦物質鈣與鎂,較能放鬆肌肉, 改善情緒緊張, 安定神經的功能。

(7) 黃豆製品, 鮭魚, 堅果, 酪梨:這些食物富含Omega-3脂肪酸。科學文獻已證實,缺乏Omega-3脂肪酸者,體內褪黑激素的產生會不足,容易造成睡眠品質變差。

(8) 薰衣草, 洋甘菊, 馬鞭草, 接骨木花, 七葉膽, 甘草, 浮小麥, 紅棗, 酸櫻桃, 香蜂草等這些草本植物,都可用來幫助放鬆,幫助入睡。

(9) 中藥材做的一些茶飲使用建議:身材較胖者可使用例如香附, 薑半夏, 陳皮, 甘草, 枳實, 鬱金等; 個性較急者可使用退肝火的,例如柴胡, 枳殼, 桂枝, 芍藥, 甘草等; 身體較孱弱者可使用當歸, 黨參, 白朮, 黃耆, 熟地, 遠志, 龍眼肉等; 常熬夜者可使用知母, 山萸肉, 黨參, 當歸等。

(10) 睡前四小時泡湯,水中可加入一些放鬆的精油。記得盡量不要再睡前一小時泡湯,反而會因增加氣血循環而亢奮,進而影響入睡。

(11) 腹式呼吸:用深度緩慢的腹式呼吸吐納,可幫助身體放鬆。很緩慢的深度腹式呼吸,讓交感神經作用下降,副交感神經作用提升,有效的幫助身心放鬆。

(12) 睡眠環境盡量避免光線幫助體內分泌褪黑激素,這是由腦內松果體分泌的一種荷爾蒙,扮演調控生理時鐘的重要角色。

(13) 睡前2小時避免飲食:睡前2小時不要進食,以免睡眠時身體還需要不斷努力消化,影響睡眠品質,也能避免胃食道逆流的情況發生。

(14) 睡前關掉手機及其他3C產品:3C的藍光會透過眼睛,刺激我們的大腦,抑制褪黑激素分泌。所以,睡前一定要關掉手機及其他3C產品。

(15) 調整房間溫度:過冷或過熱,都會導致睡眠品質不佳。

(16) 按壓身體穴道幫助睡眠:例如手上的神門穴, 由下往上按摩「印堂」, 揉壓眉頭的「攢竹」穴, 舒展肩頸的肩井與風池穴, 緩解腰部痠痛的腎俞與大腸俞穴。

(17) 適度的曬太陽。

助眠飲食推薦圖:深色背景搭配白色月光,標題為「助眠飲食推薦」,列出八種有助睡眠的食物,包含核桃、高脂魚肉、全穀雜糧、番茄汁、豆腐、白木耳、優格和洋甘菊,每個項目都配有食物插圖,使用圓角標籤式設計呈現

遇到失眠問題,究竟要怎樣看醫生?

筆者依據失眠的成因,整理以下一些建議診治科別讓大家參考:
 

(1) 睡眠中心、睡眠門診:如果確定出現睡眠障礙,可到醫院睡眠中心、睡眠門診掛號,透過實際夜間睡眠進行詳細的檢測,找出患者可能失眠的原因,通常醫院的睡眠障礙醫療團隊也會由許多跨科別醫師所組成。

(2) 身心科:不少失眠是跟焦慮、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合併所造成,因此如果是因為情緒或心理因素所造成失眠,可以考慮到身心科進行診斷。

(3) 家醫科:家醫科是一個全科的門診,如果本身並不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失眠,可以先到家醫科就醫,醫師也許會評估再做後續轉介到更適合的科別。

(4) 中醫門診:透過中醫方式進行治療,可能透過中藥或針灸等方式來調理身體,以改善失眠。

(5) 心理諮商門診:由於失眠所造成的原因並不單一,如果是因為心理因素,可考慮透過心理諮商,找出潛在造成壓力、創傷的心理問題。

(6) 神經內科:有些失眠可能是因為神經系統問題所導致,此時建議可以透過神經內科進一步了解狀況。

失眠諮詢科別資訊圖:背景為醫生診療場景,標題為「失眠諮詢科別」,列出六個可諮詢的醫療科別,包含睡眠門診、身心科、家醫科、中醫門診、心理諮商門診和神經內科,以半透明白色方框排列呈現

失眠相關常見問題與解答

Q1. 是不是進入更年期的人都會失眠?

A1 :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睡眠狀態不滿意、入睡困難、無法維持連續的睡眠、或睡醒之後仍無法恢復體力時,導致日間不適,例如:疲倦、無精神、煩躁、易怒、精神不集中等情況通常我們稱之為「失眠」。

失眠本身通常並非是一種獨立障礙,可能是由身體疾病症狀所引起(例如:氣喘),或者是精神疾病所導致(例如:憂鬱症),或與內分泌有關的(如:更年期的失眠、經前症候群),此外日常生活的壓力或環境的變遷也會使心情無法放鬆,腦神經也處於緊繃的狀態,也會造成失眠的問題。

因此失眠可能只是一項身心疾病的表面症狀;也可能只是單純的失眠症,所以並非進入更年期的人都會有失眠問題,而是要詳細的臨床評估和診療,以協助釐清潛在的問題。

 

Q2. 每天我需要多少睡眠時間才夠?

A2 : 不同的年齡層,每日建議的睡眠時數也有差異。即使年齡層相同,由於每個人的睡眠品質和週期不盡相同,因此所需的睡眠時間,也因人而異。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研究數據表示,成年人每天平均至少要有7小時的睡眠時間。

 

Q3: 服用鎮靜安眠藥應注意什麼?

A3 :

(1)鎮靜安眠藥應睡前服用,服用後直接上床等待睡眠來臨。因為有跌倒的風險,不要外出或上下樓梯;也不要做需要專注力的工作;不要併用酒精性飲料及中樞神經抑制劑;服藥後八小時內應避免開車或操作機械等危險行為。

(2)服藥劑量:遵醫囑用藥,不要自行增減劑量。

(3)若發現睡醒後仍有嗜睡感殘留,則可能須考慮是否替換較短效的鎮靜安眠藥,可以與您的醫師討論。

(4)避免突然停藥:停藥需與醫師討論,以漸進式減量方式來停藥。不要自行停藥,否則容易產生戒斷症候群與反彈性失眠。

溫馨臥室床頭櫃特寫:暖色調燈光下,一本厚書上放著閱讀眼鏡,旁邊擺放著復古風格的白色鬧鐘,時間指向11點,營造出睡前閱讀的寧靜氛圍

總結

總結,建議大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包括:

(1) 養成規律的睡眠作息。

(2) 睡前4小時應避免使用含咖啡因飲品。

(3) 盡量避免午睡或午睡時間少於半小時。

(4) 睡前避免從事會讓情緒興奮的活動,如玩手機遊戲, 使用3C產品、網路聊天等。

(5) 不要在床上看書、吃東西或工作。

(6) 只有想睡覺時上床,睡不著時應離開床舖,待有睡意後再回到床上,以免身體與床產生負面連結。

(7) 就寢時應創造好的睡眠環境,減少干擾因素(如避免明亮光線照射、關掉電視或收音機)。上班輪班者須白天就寢時,可加裝厚質遮光窗簾避免明亮光線照射。

(8) 寢具可選擇舒適、支撐良好的床墊及枕頭,另臥室應避免濃厚香水味或煙味。

(9) 適度放鬆壓力,睡前4小時可泡澡或沖澡,但水溫不可過熱。

(10)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亦有助睡眠,但應避免在睡前4小時內劇烈運動。亦可學習冥想、瑜珈等自我放鬆技巧。

深夜睡眠場景:俯視角度拍攝一位穿著白色背心的年輕女性在藍色床單上安然入睡的畫面,藍色調的燈光營造寧靜的夜晚氛圍